嫦娥后悔偷灵药是什么意思?
1、译文:
月宫之中的嫦娥恐怕后悔偷吃灵药,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。
2、出自:
唐代诗人李商隐的《常娥》。
3、原文:
云母屏风烛影深,长河渐落晓星沉。
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
4、释义:
烛影深深映上云母屏风,银河渐渐沉没,晨星渐渐消失。
嫦娥后悔寂寞偷吃灵药。面对碧海蓝天,日夜思念人间。
5、意义:
此诗咏叹常娥(即嫦娥)在月中的孤寂情景,抒发诗人自伤之情。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、室外的环境,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,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。
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,表达了一种孤寂感。全诗情调感伤,意蕴丰富,奇思妙想,真实动人。
扩展资料:
《常娥》的字面意思本不难寻绎,而笺注家们对其诗意却有着种种的揣测:或认为是诗人于己“依违党局,放利偷合”的忏悔,或认为是“自比有才调,翻致流落不遇”的感伤,或认为是“悼亡之诗,非咏嫦娥”的悲痛,或认为是对出家之徒不耐寂寞的嘲讽,或认为是相思之作。
联系实际,我们更倾向于相思之说。所思之人究竟为谁,诗人的《月夕》、《寄永道士》、《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》可以同参,其答案理解为女冠宋华阳较为恰切。
唐代道教盛行,女子入施芬诗词网道也成为时风,然而她们的生活是孤独寂寞的。诗人把整日生活在“兔寒蟾冷桂花白”环境中的嫦娥比喻为女冠宋华阳,一方面有相思、同情之情;另一方面也有自况之意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:常娥
嫦娥应悔偷灵药是什么意思?
云母屏风:以美丽的云母石制成的屏风.
烛影深:烛影暗淡,表明烛已残,夜将尽.
长河:银河.
渐落:渐渐西沉.
晓星:晨星.
沉:落.
应悔:定会悔恨.
偷灵药:指偷长生不死之药.
夜夜心:因为狐独而夜夜悔恨.
.诗题是《嫦娥》,但并非咏月中仙子嫦娥,似是描写一个和嫦娥的处境、心情相仿的妇女的感受.第一句描绘深夜室内情况.精美的云母屏风放在床前,夜色已深,烛光暗淡,屏风上的烛影也越来越暗.这里用一“深”字,表现烛影,同时也展示了夜色之深,又暗示女主人公独处无眠.次句写室外景物.女主人公长夜不眠,庭中仰望,天将拂晓,耿耿银河已逐渐西移,晨星出现在东方的天际中,但随着天色将明,晨星渐渐隐没.这句的一个“渐”字,表明时间推移,孤独寂寞的女主人公,又将度过了一个彻夜不眠的长夜.这两句的特点是渲染环境氛围,烘托女主人公孤寂凄冷的情怀.三四两句写女主人公展开想象.她由银河、晨星而想到月,由月而想到月中仙子,再想到嫦娥奔月后的孤寂无侣,结合自己独处孤室的情况,很自然地会有后悔偷药奔月的想法.这虽是想象之词,但又合情合理.全诗抒写孤寂凄冷之情,当然寄托着诗人寥落不偶的身世之感.
嫦娥应悔偷灵药,是什么意思?
《嫦娥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,全文意思:
烛影深深映上云母屏风,银河渐渐沉没,晨星渐渐消失。
嫦娥后悔寂寞,后悔偷吃灵药。面对碧海蓝天,日夜思念人间。
原文:
云母屏风烛影深,长河渐落晓星沉。
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
扩展资料:
创作背景及鉴赏:
此诗咏叹常娥(即嫦娥)在月中的孤寂情景,抒发诗人自伤之情。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、室外的环境,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,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;
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,表达了一种孤寂感。全诗情调感伤,意蕴丰富,奇思妙想,真实动人。
孤栖无伴的嫦娥,寂处道观的女冠,清高而孤独的诗人,尽管仙凡悬隔,同在人间者又境遇差殊,但在高洁而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。
诗人把握住了这一点,塑造了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。这种艺术概括的技巧,是李商隐的特长。
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什么意思
原文:
云母屏风烛影深,长河渐落晓http://www.shifenmiao.net星沉施芬诗词网。
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
白话译文:
在云母屏风中悄然独坐,残烛的光影幽深。长长的银河已逐渐斜落,晨星也渐渐地隐没低沉。
嫦娥也许会悔恨当年偷吃了不死的灵药,如今空对着青天碧海,一夜复一夜煎熬着孤寂的心。
赏析:
此诗咏叹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,抒发诗人自伤之情。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、室外的环境,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,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;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,表达了一种孤寂感。全诗情调感伤,意蕴丰富,奇思妙想,真实动人。
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什么意思?
“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”的意思是嫦娥后悔寂寞,后悔偷吃灵药。面对碧施芬诗词网海蓝天,日夜思念人间。
此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《常娥》,全文:云母屏风烛影深,长河渐落晓星沉。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
《常娥》这首诗咏叹常娥(即嫦娥)在月中的孤寂情景,抒发诗人自伤之情。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、室外的环境,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,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;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,表达了一种孤寂感。全诗情调感伤,意蕴丰富,奇思妙想,真实动人。
李商隐(约813年—约858年),字义山,号玉溪(溪)生,又号樊南生,原籍怀州河内(今河南沁阳)[1] ,祖辈迁荥阳(今河南郑州荥阳市)。晚唐著名诗人。